淡马锡控股(Temasek Holdings)最近频频减持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H股股权来套现,市场猜测它可能是要转战欧美市场,消息指它可能购买美国和欧洲金融机构的股权。
淡马锡控股近期已脱售或正在求售中国银行、中国建设银行及中远控股的显著股权,套现估计将超过10亿美元。
外界推测,淡马锡控股最近与欧美金融机构洽谈,并且觉得“价格合理”,因此开始脱售有关股权以筹集资金进行可能的收购行动。香港《经济日报》昨日也引述消息来源,报道了这项消息。
美金融机构非常便宜
彭博社的报道则指出,美国的金融机构已变得非常便宜,诱使人们想要入股。路透社甚至进一步指出,不仅是淡马锡控股,各种因素已形成主权财富基金纷纷青睐投资金融机构的趋势,而金融类股占投资比重相当高的淡马锡控股,已是一些主权基金仿效的对象。
据指出,因为次贷危机,欧美金融机构处境困难,逼使它们寻找可能的买家,例如淡马锡控股等。淡马锡控股管理着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产。在这之前,阿布扎比(Abu Dhabi)于本周宣布了将以75亿美元入股美国花旗集团(Citigroup)的交易,分析员认为阿布扎比这项投资的价格很好。
LGT银行在新加坡的首席投资员汉斯·戈茨惕(Hans Goetti)接受彭博社访问时说:“一般上,从金融机构的情况来看,它非常引诱人去一口口的吃。美国的金融机构已变得非常便宜,因为美元不断的下跌。阿布扎比刚和花旗集团达成一宗非常好的交易。”
汉斯·戈茨惕估计淡马锡控股以及其他主权财富基金在全球管理的资产,可达2万5000亿美元。
不过,淡马锡控股昨日在电邮回答媒体的询问时表示它“不适宜对市场猜测作任何评论”。
本周较早时,花旗集团表示,它已经同意向阿布扎比投资局(ADIA)出售价值相等于75亿美元的证劵。这些证劵将可转换成普通股。此举将使阿布扎比投资局在花旗集团的股权,提高到4.9%。
花旗集团是因为受次贷危机严重打击,而面对资金短缺的问题。阿布扎比的注资,能协助它解决资金问题。美国分析员相信,由于美国房地产及信贷市场没有丝毫的改进,花旗集团可能会在未来的几个季度里被逼注销高达150亿美元的资产。
淡马锡控股在几天前通过减持中国两家银行的股票,筹得了8亿2800万美元。淡马锡旗下的Fullerton Financial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在发布消息时指出,出售2亿8000万股中国建设银行股票,是公司重新调整投资组合的其中一个策略。出售的建行股票价值19亿9000万港元(2亿5500万美元)。建行H股2005年10月在香港上市,今年股价已上扬51%。
同时,Fullerton还向国际机构出售所持中国银行的10亿8000万股H股,每股售价4.09港元至4.12港元,套现5亿7300万美元。
前天,淡马锡控股又向可能的投资者发出消息,要以21亿6000万港元(2亿7700万美元)减持中国远洋控股(China COSCO Holdings)的8000万股股票,每股售价26.75港元至27港元。这是它在一周内第三次出脱中国企业持股。
路透社《全球金融分析》昨日报道认为,主权基金施展拳脚而且青睐金融机构,正在形成一股趋势。据摩根士丹利的观察,自4月以来,这类基金已向全球金融类资产倾注了373亿美元,过去两个月间,平均每周就敲定一桩交易。主权财富基金更青睐于金融类资产,新加坡的淡马锡就是一例。淡马锡的资产组合中有38%是金融类资产,它也是其他一些主权基金的效仿对象。除了新加坡和中国,淡马锡控股也拥有印尼和印度的银行的股权。
海湾国家可能是出于油价的关系而盯住金融机构。据分析员指出,根据以往情况来看,油价下跌时通胀和利率都随着下降,金融类股因此表现不错,反之亦然。所以买入金融类资产是一种多元化的投资策略。他说:“主权财富基金未来的发展,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原油价格的走势,但毫无疑问它们会成为一股强大的投资力量。”
<联合早报>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