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-12-03

目前投资股市-石油或抗跌股可作首选

华侨银行李彩莲: 目前投资股市 石油或抗跌股可作首选
  次贷阴影仍然笼罩市场,加上已经步入年底,股市未来几个星期将继续出现短期波动。华侨银行投资研究部主管李彩莲认为,投资者如果要在这个时候进场,应该谨慎选择股项,优先考虑石油股或抗跌股。
  各地股市今年来频频创高峰,虽然经过11月的调整后,股价从高处下滑,但仍然取得可观的增长,表现最出色的是石油相关股,例如Swiber控股今年来便上升了245%,而种植股也因为油价上升而间接受惠,金光农业资源(Golden Agri)起了217%。
  此外,龙筹股今年来的表现也不错,中远投资(Cosco)领先群雄,今年起了161%。
  李彩莲看好石油类股与龙筹股的强劲势头将延续到新的一年。
  李彩莲昨天在该银行主办的一个小型讨论会上表示,过去三年她都一直在推荐石油股,当时的油价介于每桶40美元到70美元,如今已经涨至90美元,她相信在需求的带动下,油价将继续保持在高水平。
  她指出,石油公司自2004年当油价还在每桶40美元的时候便已经开始投资,目前的油价意味盈利率越来越高,而即使油价下调20%或30%,石油公司还是有利可图。
  全球各地的岸外钻油设施目前都几乎全面投产,而大多数的升降式钻油台(jackup rig)的年龄已超过25年,在这个大前提下,李彩莲认为受惠最大的将是吉宝企业(KepCorp)、胜科海事(SembCorp)、中远投资、以斯拉控股(Ezra Holdings)。
  至于龙筹股方面,她建议基建股、消费股、房地产股,以及石油股。
  李彩莲透露,她与一些获得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(QDII)资格的基金经理会面时,他们都表示如果在香港以外的股市投资,他们将选择新加坡,因此本地股市未来将不缺资金。然而,许多QDII的基金经理对于新加坡市场还不是很熟悉,因此她预期要真正看到QDII资金流入,恐怕还需要一年的时间。
  当第一波的QDII资金流入时,由于对本地股市不熟悉,基金经理相信会选择市值与知名度较高的股票,或是他们所熟悉的龙筹股。

跟区域股市比较,本地股市的股价与账面价值比率(Price-to-Book)相对低,少于2倍,而本益比也比许多市场具吸引力,除了石油股和龙筹股之外,李彩莲认为投资者也可考虑新加坡报业控股(SPH)、新科工程(ST Engineering)、SMRT企业、新航(SIA)等抗跌股。
《联合早报》

淡马锡减持中国H股 可能是要买欧美金融机构股权

  淡马锡控股(Temasek Holdings)最近频频减持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H股股权来套现,市场猜测它可能是要转战欧美市场,消息指它可能购买美国和欧洲金融机构的股权。
  淡马锡控股近期已脱售或正在求售中国银行、中国建设银行及中远控股的显著股权,套现估计将超过10亿美元。
  外界推测,淡马锡控股最近与欧美金融机构洽谈,并且觉得“价格合理”,因此开始脱售有关股权以筹集资金进行可能的收购行动。香港《经济日报》昨日也引述消息来源,报道了这项消息。
美金融机构非常便宜
  彭博社的报道则指出,美国的金融机构已变得非常便宜,诱使人们想要入股。路透社甚至进一步指出,不仅是淡马锡控股,各种因素已形成主权财富基金纷纷青睐投资金融机构的趋势,而金融类股占投资比重相当高的淡马锡控股,已是一些主权基金仿效的对象。
  据指出,因为次贷危机,欧美金融机构处境困难,逼使它们寻找可能的买家,例如淡马锡控股等。淡马锡控股管理着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产。在这之前,阿布扎比(Abu Dhabi)于本周宣布了将以75亿美元入股美国花旗集团(Citigroup)的交易,分析员认为阿布扎比这项投资的价格很好。
  LGT银行在新加坡的首席投资员汉斯·戈茨惕(Hans Goetti)接受彭博社访问时说:“一般上,从金融机构的情况来看,它非常引诱人去一口口的吃。美国的金融机构已变得非常便宜,因为美元不断的下跌。阿布扎比刚和花旗集团达成一宗非常好的交易。”
  汉斯·戈茨惕估计淡马锡控股以及其他主权财富基金在全球管理的资产,可达2万5000亿美元。
  不过,淡马锡控股昨日在电邮回答媒体的询问时表示它“不适宜对市场猜测作任何评论”。
  本周较早时,花旗集团表示,它已经同意向阿布扎比投资局(ADIA)出售价值相等于75亿美元的证劵。这些证劵将可转换成普通股。此举将使阿布扎比投资局在花旗集团的股权,提高到4.9%。

花旗集团是因为受次贷危机严重打击,而面对资金短缺的问题。阿布扎比的注资,能协助它解决资金问题。美国分析员相信,由于美国房地产及信贷市场没有丝毫的改进,花旗集团可能会在未来的几个季度里被逼注销高达150亿美元的资产。
  淡马锡控股在几天前通过减持中国两家银行的股票,筹得了8亿2800万美元。淡马锡旗下的Fullerton Financial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在发布消息时指出,出售2亿8000万股中国建设银行股票,是公司重新调整投资组合的其中一个策略。出售的建行股票价值19亿9000万港元(2亿5500万美元)。建行H股2005年10月在香港上市,今年股价已上扬51%。
  同时,Fullerton还向国际机构出售所持中国银行的10亿8000万股H股,每股售价4.09港元至4.12港元,套现5亿7300万美元。
  前天,淡马锡控股又向可能的投资者发出消息,要以21亿6000万港元(2亿7700万美元)减持中国远洋控股(China COSCO Holdings)的8000万股股票,每股售价26.75港元至27港元。这是它在一周内第三次出脱中国企业持股。
  路透社《全球金融分析》昨日报道认为,主权基金施展拳脚而且青睐金融机构,正在形成一股趋势。据摩根士丹利的观察,自4月以来,这类基金已向全球金融类资产倾注了373亿美元,过去两个月间,平均每周就敲定一桩交易。主权财富基金更青睐于金融类资产,新加坡的淡马锡就是一例。淡马锡的资产组合中有38%是金融类资产,它也是其他一些主权基金的效仿对象。除了新加坡和中国,淡马锡控股也拥有印尼和印度的银行的股权。
  海湾国家可能是出于油价的关系而盯住金融机构。据分析员指出,根据以往情况来看,油价下跌时通胀和利率都随着下降,金融类股因此表现不错,反之亦然。所以买入金融类资产是一种多元化的投资策略。他说:“主权财富基金未来的发展,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原油价格的走势,但毫无疑问它们会成为一股强大的投资力量。”

<联合早报>

2007-12-03: 958股市评论

上周五,美国股市第四天上涨。
投资者对联储局降息的消息兴奋不已,尽管有一连串的不利的经济数据外加零售业(??公司的业绩大幅下降99%)的坏消息,出现了部分获利回吐的现象,但DOW继续上扬。
**:一则来自中国的消息,上海自从今年推出贺岁金条的5个月来,已经售出400公斤的黄金。据相关部门统计,去年(2006)中国总共销售了1600亿的首饰黄金,其中上海占10%,约160亿人民币。
(1600亿人民币=206亿美元;约3100万盎司的黄金800~900公斤)